经过股份制改造和人事调整之后,邮储银行的下一步备受关注—— “做好中国的普惠金融” 191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由冯农等留学生起草的、经法制局审核修改的《邮政储金条例》。次年7月,邮政储金局成立,在北京、天津、太原、开封等11个城市开办邮政储金业务。
推荐阅读
2013金融界“领航中国” 那时候,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邮储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储户多为平民百姓。当时,中华邮政提出了“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经营方针,满1元即可开户。 近百年之后,履新不久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对此经营方针的注解更为深刻,“那时去银行存钱的都是富人,而从银行汇钱也需要有账户,穷人没有银行账户,寄钱不方便,所以邮政就来帮穷人寄钱,后来发现,老百姓手里有点零钱也想要存款,银行不为他们服务,那么邮政就来做这个事。世界各国的邮储基本上都是针对平民的。” 吕家进说:“这就是一种对市场的细分。”邮储基于网点遍布全国的优势和在百姓心中的良好信誉,有针对性地细分出了适合自己特色的市场。 在吕家进看来,邮储的历史沉淀为当下的人们提供了思路。从2007年组建至今,邮储银行正是传承了百年前“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16字精神,找准了邮储银行在市场的定位: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走出了“普惠金融”的发展道路。 对于老百姓而言,服务一词虽易讲,但做好实属不易。人们寄希望于这位国内最年轻的大型银行行长能够带领一贯低调的邮储银行走上前台,使邮储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百姓身边的银行”。 |